服務熱線
15951931910
臺北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范圍7.21公頃,室外面積3.5公頃,總投資15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3.7億元。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臺北文青聚會交流的場所,也是市民闔家消磨時光的好去處。臺北著名音樂基地”legacy傳”也設于此。
華山,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ROT案先行,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臺北最亮的文創星云。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
華山園區的游客群體有觀光客、臺北市民兩類,因為它不僅是臺北的入口,也是喧鬧城市中的凈土,目前,園區70%左右的消費主體是當地民眾。
華山園區人氣旺,經濟效益好。每年舉辦各種展覽、表演等活動至少100多個,很多活動是一年一度長期舉辦。2009年舉辦活動381場次,其中文藝團體和學生活動120場,參與人數50萬人次,經濟效益約3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7400多萬元)。
“原型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前身為創建于1914年的日本”芳釀社”,曾是臺灣最大的制酒工廠之一,開啟臺北酒工廠的黃金時代。1987年4月1日,隨著搬遷,華山作為酒廠的歷史宣告結束,并至此閑置。
十年之后,1997年,由”金枝演社”進入廢棄酒廠演出《古國之神——祭特洛伊》而引起的”侵占國產”事件,使臺北酒廠迅速引發關注。從而第一次給了它再利用的契機,并推動轉型。1999年,臺北酒廠正式更名為”華山藝文特區”,成為多元發展的藝文展演空間。
2002年,臺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對華山藝文特區進行舊空間活化再利用,將其調整為”創意文化園區”。經過全面閉園整修,2005年底,結合舊廠區及公園區的”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重新開放,供藝文界及附近社區居民使用至今。2006年,華山正式定位為推動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旗艦基地。2007年12月,臺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了園區25年的經營管理權利。
用創意盤活存量資源
臺灣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的轉型之路
“轉型:兩個十年的再利用
“蛻變:從都市廢墟到文創園區
“創新:
①舊建筑講述歷史文化故事
華山園區內完整保存著日治時期制酒產業建筑群,兼容不同時期、不同類型、不同構造工法,儼然一座產業建筑藝術博物館。古舊建筑中不僅濃縮了臺灣近代制酒產業的輝煌歷史,更是珍藏著臺灣百姓的生活往事。
②藝術走下殿堂聚合文藝高地
華山園區的藝文場所,包含戶外藝文空間和室內展演空間。戶外街巷的展演空間極具親和力,拉近藝術與民眾之間的距離,容易形成交流互動。全年密集的展覽演出、文藝活動形成群聚化效應,帶動和吸引了學生名人、行業團體攜帶各色活動相繼涌入。
③特色店鋪詮釋休閑生活方式
特色店鋪座落在園區大小巷弄里,藝術氛圍濃厚。在提供餐飲購物、休閑娛樂的同時,通過舉辦展覽、講座、節慶等活動,提供藝術文化體驗,營造出滿足人們吃喝玩樂和慢生活的創意聚落。
④多樣市集提升全天候吸引力
華山園區的市集種類多樣,處處創意,步步風景。周末假日園區門口大草原旁年輕人的創意市集,園區內”臺灣味”十足小吃自助餐廳和創意店鋪,明星工作室及其衍生的精品店,使華山園區全天候不停歇,白天和夜晚一樣充滿吸引力。
“啟示:
①創意產品對位市場,成為園區核心支撐
華山園區的創意產品緊接地氣、對位市場,靠時間積累已成為了具有情懷的熱銷商品,是園區的核心支撐。創意產品有主題、有品牌,包括文創設計商品、節慶禮品、觀光紀念品等,它們大多立足核心文化資源,尋求多元載體,并延伸出無限生長點。如故事團團轉,就是追求新穎體驗、又能回顧初衷、關照內心需求的幾米品牌概念店。
②創意打造產業鏈條,保證園區持續發展
華山園區創意打造產業鏈條,將園區背后創意產業鏈的構建作為創意園區發展的核心,以保證和推動園區持續發展。目前,華山園區涵蓋文化創意產業從創作、制造、加值、流通到消費端等所有方面,是從參與制作、創造到分享、傳播、推廣的過程,是生產、生活和生態相互有機結合促進的環境。
③創意選址,轉化為城市地標
華山園區擁有全臺灣最好的位置,可以走路到臺北火車站,臺北故宮。城市中心精華地段的先天條件,曾是致使臺北酒廠搬遷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如今恰恰成為了園區創意再利用和持續發展的重大優勢,與此同時,還兼具了臺北都市整體發展的指標性意義。
④創意經營實現效益與藝術共存
華山園區的經營理念不以單純招商引資為目標,而是通過搭建創意平臺匯聚人流,吸引有效的商家進駐。創意采取”商家入駐與空間租賃”相結合的方式,在保證固定商家日常經營的同時,以藝術活動有效提升園區空間使用率,增加園區人氣活力。
華山,醒得很早。四、五點天才蒙蒙亮,就見很多大媽阿姊繞著園區慢跑或在大樹下做甩手操。華山,睡得很晚,夜晚從Legacy”傳”渲泄出來的樂音,漫延到光點電影館都散場了仍不止歇,還有上班族窩在小酒館喝一杯,非得閑扯到半夜才肯甘愿離開。
華山,全年無休。不只建物內的各種展演一檔接著一檔,就連草皮都有戲,閑坐野餐的、擺pose拍婚紗的,甚至踩在腳下的泥土都飄出淡淡酒香味。站在八德路園區入口處望華山,你看得出來它以前是臺北酒廠?
[ 原創聲明:本文為婚嫁風向標整理,來源:小鎮特刊;責編:風曉標,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婚嫁風向標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
關注微信公眾號:婚嫁風向標(hunjia365),每日推送,干貨互動精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