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5951931910
我國結婚率普遍逐年下降,與人口的年齡結構、經濟發展、婚戀觀念轉變、結婚經濟成本較大等原因有關,應當理性看待,各級政府部門也要積極采取應對措施。
近日,多地發布2021年婚姻大數據,整體趨勢為近五年結婚登記數量逐年下降、結婚年齡推遲,2021年離婚率降低明顯。以江蘇省為例,江蘇省民政廳發布的“2021年江蘇省婚姻登記大數據”顯示,2021年,江蘇省共結婚登記466947對,較2020年結婚登記總數下降5.16%。從年度趨勢來看,近5年江蘇省結婚登記量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全國多地發布2021年婚姻大數據顯示,近五年結婚登記數量逐年下降、結婚年齡推遲,這樣的數據確實令人擔憂。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在全面三孩政策下,結婚率卻普遍逐年下降,勢必抵消鼓勵生育的實際效果,影響到未來人口的結構。
筆者認為,“結婚率下降”是個值得重視的社會問題,既應當理性看待,各級政府部門也要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扭轉這種對人口增長不利的局面。
結婚率下降,首要因素是人口的年齡結構,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和老齡化進展,結婚適齡人口的比重在相應減少,必然會導致結婚率的下降。從這個角度看,未來我國的結婚率還會進一步下降,短時間已經不可逆轉。
其次,結婚率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由于經濟發展與城市化,對結婚意愿有著“雙重擠壓”效應,更多的年輕人為了打拼事業而選擇晚婚、晚育。以上客觀存在的社會原因,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離婚率。
然而,“結婚率下降”還有一些現實原因:
其一,適齡男女婚戀觀念發生轉變,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為了追求婚姻質量,尋找另一半寧缺毋濫,自然會導致結婚年齡推遲;
其二,結婚經濟成本和負擔較大,結婚不僅要有房有車,還有彩禮、置辦婚宴等,少則花費數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面對如此巨大經濟壓力,不少年輕人結婚意愿降低,成為“恐婚一族”;
其三,生活壓力也進一步增加。一旦結婚成家,柴米油鹽等生活瑣事會牽扯很多時間和精力,一些年輕人想多一點自由時間,常常只談戀愛不結婚。此外,年輕人生活方式和觀念已發生轉變,如追求多樣化生活,結婚和生育不再是必需品而成為一種選擇。
“結婚率下降”直接影響未來人口結構,對鼓勵生育政策也有一定負面效應,應當引起政府部門及社會多方高度重視,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應對舉措,紓解年輕人的諸多壓力,讓結婚率、生育率回歸到合理的水平。
比如延長帶薪婚假時間;憑結婚證可享受一次性購房優惠;倡導節儉文明婚禮新風,鼓勵參加公益集體婚禮,遏制巨額彩禮、大操大辦婚禮等陋習;政府出臺獎勵生育政策,并在孩子幼托、醫療、教育等方面加大投入,讓結婚的年輕人“生得起”、“養得起”,等等。當年輕人感到結婚生子沒有多大壓力,他們才會“愛結婚”“愛生育”。
[ 原創聲明:本文為結婚產業觀察轉載;來源:川觀新聞;責編:風曉標;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結婚產業觀察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關注微信公眾號:結婚產業觀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貨互動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