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5951931910
優秀的品牌戰略既體現了你產品的優勢點,又是你與競品的重大差異點,更是消費者需求的痛點,因此才能引發關注與消費者達成共鳴。
2005年結婚產業進入PC互聯網時代,2014年被稱為O2O元年,互聯網橫掃線下門店,“互聯網+”的概念更加深入地扎進了現實的婚慶行業。
摒棄過去信息窄、選擇少的傳統結婚消費方式,互聯網為婚慶行業帶來了線上篩選、線下體驗相結合的新途徑。
在線下婚慶落地的頻頻受阻的2020年,“線上備婚”有了更加自由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多選擇在2020年結婚的情侶開始加入“云備婚”的行列。
除了“云備婚”之外,越來越多企業也開始運用互聯網手段,開展直播平臺、電商平臺、內容運營平臺、微信等多元化營銷模式。
有人開始宣稱: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質,互聯網時代不再需要品牌!
互聯網時代更需要品牌
互聯網將產品與用戶的距離變成面對面,讓信息更加充分透明,同時極大優化降低了婚慶公司與顧客之間的交易成本。
但是,“產品與用戶面對面”的前提,必須是“被用戶從億萬個選擇中挑出來”!
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
自然是,構建起品牌認知的優勢。
分眾傳媒創始人曾經表示,品牌贏得人心才是生意的根本,流量只是品牌贏得人心的結果。
提到涼茶,便是王老吉;提到二手車,就是瓜子二手車;提到羽絨服,第一反應就是波司登……
這些都是消費者心智端的條件反射。
只有品牌深入人心,才是持續免費的流量,品牌力才能提升流量的轉化率,品牌勢能才能帶來產品的溢價能力。
互聯網時代讓每個人都能發出自己的聲音時,但是精力有限的消費者反而不堪重負。品牌就成為了一種信息簡化器,其作用將越來越大,消費者將更加依賴品牌來做出消費決策。
所以,互聯網時代更需要品牌!
互聯網絕不是打造品牌的核心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手機用戶對手機App的使用時長明顯增長,在疫情嚴重的第一季度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甚至達到了6.7小時。
于是有人得出了一個結論——互聯網才是做品牌的核心媒體平臺。
先不提能不能從這龐大的信息流中脫穎而出,假使被用戶看到了,又能被人記住多久?
許多人認為做品牌不如搞促銷搶流量見效快,的確,品牌廣告投放有量變到質變的拐點,但更多的品牌起效不會那么快,也可能并不會有明顯的變化。
互聯網廣告的本質是流量,流量的本質是注意力,注意力只能帶來短期刺激,而品牌的本質是心智認知,心智認知的建設需要長期努力和關鍵時點的引爆。
有人覺得打品牌沒效果反而增加成本,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消費者心智的開關。
優秀的品牌戰略既體現了你產品的優勢點,又是你與競品的重大差異點,更是消費者需求的痛點,因此才能引發關注與消費者達成共鳴。
互聯網廣告對做品牌沒有幫助,并不表示互聯網就不能用于品牌建設,比如我們熟悉的“網紅種草”,是品牌建設的好辦法之一。
互聯網是手段,重點是下線呈現
婚慶行業本質是一個線下行業,用戶對婚禮的滿意一定是建立在產品效果上的。
作為婚慶行業的從業者,必須明白互聯網只是手段,它注定無法直接提升婚禮本身的品質。
結婚產業觀察CEO鄭榮翔表示,如今的消費者會把錢花在更穩妥、確定性更強、信賴感更強的產品上。他們的消費心理不再是什么低價,而是要品質品牌心理滿足感;也不需要談什么剛需,而是要有逼格能體現我是什么樣的人;商品不僅要提供功能,更應該能撫慰心靈和情緒。
如果說過去辦婚禮、拍婚紗照還停留在“一錘子買賣”和“廟會式婚禮”階段,那么現如今婚慶行業已經正式進入品牌競爭階段。
用戶對企業、商品的口碑傳播非常重要,好的口碑可以迅速加快商品銷售,快速聚集利益。
在高速發達的信息時代,如果不做好用戶體驗,產品、服務隨時都有被取代的可能性。
毫無疑問,婚慶市場的競爭核心正從單一的產品、服務上升到品牌之間的立體戰,精品化及定制化婚禮工作室或婚慶企業也相繼出現,加快品牌打造幾乎成為婚慶企業的必由之路。
[ 原創聲明:本文為結婚產業觀察整理;來源: 左林右貍、筆記俠、鉛筆道;責編:風曉標;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結婚產業觀察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關注微信公眾號:結婚產業觀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貨互動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