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5951931910
不管是從空間、陣地入手,打造更具儀式感的頒證場所和婚禮場所,目的都是為了讓新婚俗文化更具儀式感、更有地域特色、更有人情味,讓婚俗改革廣泛地被群眾認可。
南京市建鄴區、東臺市前不久入選民政部首批15個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實驗時間為期三年。同時,全省也確立15個省級婚俗改革實驗區,為全面改革婚俗、創新婚俗進行一系列“首創性”探索。
婚俗改革到底改什么,群眾買不買賬,實驗區先來“打個樣”。在“5.20”結婚登記高峰來臨前夕,記者走進實驗區,探訪各地如何為婚俗改革提供N種新可能。
“森系”婚禮,用“心動”帶動“行動”
5月17日,國家4A級景區、鹽城市大豐區荷蘭花海景區里,20對新人剛剛簽下《文明婚俗樹新風倡議書》,并在此領證。在西式建筑、鮮花與藍天的見證下,一場小清新的“夢中的婚禮”踐行著“文明簡潔、綠色簡約”的婚俗理念。
景區入口處,大豐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的招牌十分顯眼,把婚姻登記處搬到景區門口,是大豐的最新創意。
“我們結婚啦!”交換戒指、宣讀誓言、放飛氣球,新人們不由自主地在浪漫氛圍中歡呼起來?!凹w婚禮的儀式感太強了,我們很開心、很幸福!”95后新人趙天生和田佳孺告訴記者,身邊的年輕朋友都不太喜歡大操大辦式的婚禮,他們更愿意舉行有創意的新式婚禮,集體婚禮就十分有意義,一定會留下美好的回憶。趙天生說,他們也勸父母不要搞高額的彩禮,避免無謂的矛盾和壓力。
“婚俗改革,是一種新理念的引導,是對繁文縟節的摒棄,是物質需求下降,精神需求提升的表現。
沒想到,我們舉辦的集體婚禮不僅得到年輕人認可,還有很多金婚、銀婚夫妻報名參加,重溫新婚時的初心,彌補那份曾經缺失的儀式感?!贝筘S區民政局局長朱曉扣說。
無獨有偶,推行“婚禮式頒證”,甚至把婚姻登記處搬到4A級風景區里,以增強婚俗改革儀式感的方式,正在江蘇多地流行開來。
在東臺,當地流傳著“結婚要拜老槐樹”的習俗。東臺市西溪旅游文化景區里,開辟出董永七仙女主題文化園。園內有一棵“網紅”老槐樹,倆人合抱那么粗,新人牽手樹下許愿,白鴿不時成群飛過,為傳統婚俗禮儀增添一份圣潔。
距離老槐樹直線距離約200米的景區游客中心樓上,就是東臺市婚姻登記處,老槐樹背后則是東臺有名的相親長廊。移步換景,這里到處都有姻緣風俗的展現。將傳統婚俗禮儀植入婚俗改革中,受到年輕人的歡迎。新人們領證后,往往會穿上漢服,游覽公園,拍攝照片和視頻留作紀念。
除了傳統的頒證儀式,東臺還開發了多元化的婚禮場景。在黃海海濱國家森林公園,每年有3000多對新人在這里舉辦浪漫的“森系”婚禮。呼吸著負氧離子含量達4000個/立方厘米的空氣,徜徉在無邊的綠色海洋里,住著森林木屋,吹著海風,把愛情故事講給40多萬株挺拔的水杉聽,說給燦爛的花海和活潑的松鼠知道……
海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中心經濟發展科科長于少游說:“新人在這個純粹的環境里,用最純真的心,許下一段最真摯的誓言,開啟一段人生新旅程,十分浪漫。無需多少布置,森林就是最好的禮堂,婚禮和度蜜月連在一起。未來,希望低碳綠色的‘森系’婚禮,能被更多年輕人接受?!?/p>
在實驗區采訪時,不少新人表示,舉行過別具特色的儀式后,他們只邀請親友簡單聚會,不再搞其他的繁文縟節,用清新的方式迎接人生新階段。
朱曉扣介紹,作為江蘇第一家戶外頒證試點單位,大豐區正在申報戶外頒證的省級標準化流程,形式多樣的新式婚俗改革方案將常態化開展。五一節、國慶節、情人節、“5.20”等深受年輕人喜歡的日子里,大豐都要舉辦主題各異的集體婚禮,邀請特別的頒證嘉賓參與,把儀式感做足,讓新式婚俗被年輕人接受、追捧。
“為愛減負、幸福加碼”,5月22日,南京市溧水區4A級景區天生橋里,也將舉辦一場集體婚禮。記者18日在溧水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看到,新人們對簡約適度的新婚俗接受度頗高,短短幾天,50對集體婚禮名額已經報滿,新人們將免費體驗一場充滿儀式感的新式戶外婚禮。
“倡導婚事新辦,反對鋪張浪費,不僅要有理念口號,還要有替代的新婚俗文化產品,讓新人有選擇、能接受,把節儉之風、喜事廉辦的倡導變成心儀的行動?!蹦暇┦袖嗨畢^民政局副局長張紅梅說,溧水區去年申報創建江蘇省婚俗改革實驗區。下半年,溧水區要在農村社區,也是鄉村旅游景點,打造一個戶外“婚禮式頒證基地”。
小村規撬動大治理,48萬彩禮降到4.8萬
采訪中不少居民表示,結婚就要大吃大喝、拼彩禮、拼車隊、拼排場…… 婚姻成為利益交換的工具,大大傷害了結婚的神圣感、美好感,但人們一邊抱怨著,一邊被舊習俗裹挾著向前。相關部門也表示,當前一些地區在婚俗方面出現的高價彩禮、相互攀比、大操大辦、奢侈炫富、低俗惡俗婚鬧、人情支出負擔不斷增加等風氣,即給家庭帶來很大的經濟壓力,一定程度上也破壞了社會文明風尚。、
此次民政部推行婚俗改革試點,如何遏制“天價彩禮”等舊婚俗就成為備受關注的環節。
“任何習俗都不是一天形成的,要改變不良風氣,也不會一蹴而就。群眾買不買賬,還得從群眾中找辦法?!睎|臺市民政局局長馮慧東介紹,當地很多村居成立紅白理事會,把拒絕天價彩禮、反對鋪張浪費等內容寫進村民公約,規范辦婚禮流程、降低彩禮數額,從源頭上改變村民們的舊思想、宣揚新婚俗。
東臺村民陳耀東兒子結婚,女方要求48萬元彩禮。這一要求瞬間壓倒了新婚的喜悅,“親家”差點鬧成“仇家”。當地紅白理事會的負責人多次上門調解,最終女方家同意,把彩禮降到4.8萬元。而且彩禮直接作為小兩口辦養豬場的創業基金,為婚后幸福生活打下基礎。
除了村規民約,東臺還引入專業團隊,為新人拒絕繁文縟節配置“武器”?!皷|臺新建的婚姻登記服務中心有500平方米,內設婚姻家庭輔導站,向申請結婚的新人及到場的家屬宣傳新婚俗文化?!?/p>
東臺市婚姻登記中心負責人常樂介紹,中心有10名國家級心理咨詢師,分別有心理咨詢、法律、家庭調解等專業背景。輔導站已完成個案輔導10多例,近90對夫妻現場咨詢。
溧水并蒂蓮婚姻家庭服務隊在當地頗有名氣,70多歲的原社區婦女主任彭樂英擔任隊長,她在社區威信高、人緣好,十年 撮合了30多對新人,是名副其實的“紅娘”。這位“紅娘”尤其主張婚事簡辦,2020年起,并蒂蓮婚姻家庭服務隊成功勸阻6例原本準備大操大辦的婚事。
今年5月,社區居民王合閔的兒子結婚,他原本打算大辦40桌酒席,另斥資10萬元請婚慶公司。
彭樂英得知情況后,和溧水區荷花社區黨總支書記張康龍一起“三顧茅廬”,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說婚事新辦,還為婚禮出謀劃策。最終,一場簡樸卻不失儀式感的新式婚禮“戰勝”了所謂的面子,婚禮宴席直接減至15桌。
“前些年,荷花社區因拆遷,‘村民’變‘居民’,各家各戶富起來,婚喪嫁娶攀比之風也愈演愈烈。特別是辦婚禮,彩禮錢、宴席標準、接親的車隊都要比,家庭矛盾也隨之攀升,弄得不好結不成婚的都有?!睆埧谍埥榻B,2019年6月,社區經居民代表大會討論,成立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和“鄉賢”組成的紅白理事會。
紅白理事會制定《居民公約》和《荷花社區紅白理事會章程》,居民統一簽訂“五不”承諾書:規定結婚彩禮一般不高于10萬元,陪嫁不高于5萬元,宴客在15桌以內,減輕居民的經濟壓力。
紅白理事會成員還主動搜集每家每戶的婚事信息,苦口婆心地勸說即將要辦婚禮的家庭,同時跟蹤婚禮舉辦全流程,他們成為推進荷花社區移風易俗的主力軍?!敖鼛啄?,文明婚禮逐漸取代原本媚俗的婚鬧,‘天價彩禮’也少有耳聞。誰都不比,人和錢包都不受罪,心情更舒暢,居民對這樣的村規民約很歡迎?!?張康龍說。
實驗區先來“打個樣”,婚俗改革任重道遠
據悉,江蘇已將婚俗改革列入省政府“婚育戶一件事”聯辦,婚姻家庭輔導在登記處的覆蓋率也達到100%。全省98%的村和涉農社區建有紅白理事會,并將婚姻領域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宿遷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牽頭制定《人情新風“宿9條”》,提倡婚事新辦、嫁娶不要彩禮。省民政廳還聯合農業農村廳、省文明辦等部門印發《關于加強村規民約建設樹立誠實守信新風的指導意見》,共同倡導婚俗新風尚。
去年10月,全國第二家婚姻文化展示館落地南京市建鄴區婚姻登記處,免費對公眾開放,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過去領證,可能只有新人來現場,如今中西式禮堂里,雙方親友到場見證“禮成”的越來越多。新人田宇和任夢然不但帶了化妝師,還請攝影師到頒證現場,“一站式”領證加婚禮,人生的美好時刻就此定格。
“婚俗改革怎么改,大家都在摸索中。但移風易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還需長期宣傳和引導?!苯ㄠ拝^民政局四級調研員管永杰介紹,建鄴區專門成立“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試點工作領導小組。
5月15日晚,一場婚俗改革宣傳暨520公益單身交友活動熱鬧舉行,100名單身青年受邀參加,年輕人紛紛在婚俗改革宣傳墻上簽名,像這樣定期的家風、家教、家訓進社區宣傳逐漸走向常態。
江蘇省民政廳社事處副處長何正標認為,推動新時代婚俗改革既要“破”還要“立”,“破”并不是對現有的婚俗禮儀全盤否定,而是要革除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符,增加群眾負擔、造成無限攀比、低俗繁瑣的觀念和禮儀;“立”是要繼承傳統婚俗禮儀和文化中有強烈儀式感、能夠體現人們對美好婚姻生活向往的部分并予以強化,同時要注入反映新時代年輕人興趣和志向的元素,創造出一種新的婚俗儀式,通過定期舉辦的集體婚禮予以宣傳引導。
“移風易俗,涉及千家萬戶,是文化長期浸潤的過程,需要取得最大公約數,形成滿足現代中國人需要的、高雅的,神圣的、美好的婚姻儀式?!蹦暇┺r業大學金善寶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院研究員、人文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主任、教授戚曉明表示,婚俗實驗區是在相對容易改革的地方尋找方案,以點帶面,提供指引和示范。
戚曉明認為,不管是從空間、陣地入手,打造更具儀式感的頒證場所和婚禮場所,還是設立村規民約讓群眾自治,目的都是為了讓新婚俗文化更具儀式感、更有地域特色、更有人情味,讓婚俗改革廣泛地被群眾認可。
她認為,實驗區的打造將為其他地區婚俗改革提供先進樣本,同時也彰顯新時代婚俗改革的基本走向。政府、社區、基層社會組織、居民等多元主體要形成婚俗改革領域的多元共治和機制創新,形成多樣化、可推廣的改革經驗,為防止各地尤其是農村地區“因婚致貧”、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尋找更多路徑。
[ 原創聲明:本文為結婚產業觀察轉載;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責編:風曉標;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結婚產業觀察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關注微信公眾號:結婚產業觀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貨互動精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