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5951931910
婚禮,離開了文化的內涵,它一定是空洞的。
在第二屆中國婚嫁產業互聯網高峰論壇現場,史康寧先生就“婚慶行業和婚企現狀”作了相關致辭!
其提到:婚慶行業經過大約30年的發展,到了今天應該說是一個節點,這個行業面臨了諸多的變革,比如:空間的變化,瓶頸制約等,同時還獲得了諸多的新的發展空間。
針對目前婚企行業的現狀,史康寧先生亦梳理出來三條線:
一:用數據來解讀婚企行業
很多互聯網領域的人善于用數據來解讀這個行業,來表達對事情、對結構、對趨勢的判斷;大家都知道:人口是行業一直賴以生存的紅利。
同窗班長鄭榮翔曾經有過一個預測,說在2019年登記結婚的對數將可能會跌破1000萬,史康寧先生表示非常贊同!最可怕的,還有人說到結婚開始反彈、人數對數開始反彈,大概八年之后要到2027年。
在未來的7、8年時間里,婚慶行業要面對結婚人數、對數持續下降的這樣一個可怕數據。同時還有很多讓這個行業有新思考的數據。
比如:在某搜索引擎的公布的數據當中,在過去一年當中,新人們對以下幾個關鍵詞的搜索的比例是大幅度上升:
一、不辦婚禮上升;二、購買婚紗;三、個性化婚禮;四、目的地婚禮及旅拍有關的板塊,然后是個性化定制婚禮用品等等,上升幅度最大的一項較前年同期上升的搜索數量增長了500%多。
結婚對數下降,結婚消費持續上漲,更重要的是關注了十來年的90后、95后婚禮,到明年開始00后該結婚了。那么00后結婚又給我們行業帶來哪些新的狀態等等。
史康寧先生提醒所有婚企:別光埋頭干你那點事兒,應該多關注行業的動態、動向、趨向,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
二:產業化的思索
在第二個思索中,史康寧先生提出傳統行業面臨極大的挑戰,目前的傳統服務機構已經到了非改不行,非變不行,不變真的不行的節點。
蜜匠婚禮的運營與發展解讀著傳統婚禮服務企業如何變形,如何升級,如何在新的市場環境下來改變傳統思維方式經營模式和機構模式,得到史康寧先生的深度認可。
其希望各個行業(比如:互聯網商業地產、旅拍、伴手禮等等)在新的市場條件下整合,從簡單的+變成融合,變成共贏。
三:行業文化思考或者文化思索
史康寧先生還講到這樣一個觀點:現在的婚禮越來越漂亮,指的是空間,越來越琳瑯滿目,依然指的是空間。但是在這些空間繁榮的同時,所有婚禮行業的小伙伴們有沒有這樣一種感受,婚禮越來越沒有溫度了,越來越冰冷了,越來越模式化了。
而婚禮行業、婚慶產業它需要打造的第一個產品是關于精神層面和人文需求方面的產品?;槎Y,離開了文化的內涵,它一定是空洞的。
文化不一定是指的中國傳統文化,婚禮它本來是一個文化過程、文化現象,但是現在把他變成了打造硬件設施的工匠?;槎Y越來越缺少溫度,越來越缺少體驗感,這是所有有中國情懷的婚禮人不愿意看到的。
當這樣一個產業它失去了文化的要求,文化的訴求,當婚禮僅僅變成了道具堆積,各位那是不是我們這個行業的一大悲哀呢?
最后史康寧先生呼吁各位小伙伴能夠在探討行業命運趨向的同時,更多地思考一下行業的文化發展、文化思考,不要像朋友圈都刷爆了存在了800年的巴黎圣母院鐘樓,當這種文化標志突然倒塌的時候,我們再去追憶那些支撐人類社會發展的精神命脈的東西!
[ 原創聲明:本文為結婚產業觀察轉載,來源:蜜匠;責編:風曉標;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結婚產業觀察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關注微信公眾號:結婚產業觀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貨互動精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