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5951931910
截止2017年底,全國住宿業的設施總數為457,834家,客房總規模16,770,394間。
中國的住宿業市場到底發展到了多大的規模、體現出什么樣的結構,是一個長期未能得到很好回答的問題。目前比較權威的住宿業數據來源主要有四種:星級酒店統計數據、連鎖酒店統計數據、全國旅游住宿設施統計調查資料和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資料。
今日分享上海盈蝶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酒店管理學院聯合發布的《2018中國大住宿業發展報告》。
國家旅游局歷年發布的星級飯店統計數據連續時間長、指標全面、覆蓋面廣,是住宿業中質量最高的統計數據。然而,星級酒店市場在整個住宿業市場中占比很小。按照本年度《2018中國大住宿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大住宿業報告》或《報告》)的統計,這個比重大致在10%左右。因此,僅僅依靠星級飯店的統計數據,無法認識整個中國住宿業市場的全貌。
中國飯店協會和上海盈蝶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酒店連鎖發展與投資報告》將非星級、連鎖經營的住宿業態納入了統計范疇。
根據這一統計口徑,2017年,全國連鎖酒店的市場規模大致為320萬間。盡管這一數字包含的規模比星級飯店大,但是仍然只是整個住宿業市場中較小的一部分(按照《報告》,大致占20%左右)。
原因在于我國的大部分酒店都是單體酒店,連鎖化的比重并不高。因此,根據這個數據來源,也無法很好認識住宿業市場的地區結構和檔次結構。
2004年、2008年和2013年的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對住宿業進行了較細致的調查。其中,2013年的統計表明,住宿和餐飲業的個體戶240.8萬個,法人單位20萬個。其中,住宿業個體戶的信息在經濟普查年鑒中并沒有公布。住宿業的法人單位有73,464家。
在《全國經濟普查年鑒》中,并沒有對住宿業法人單位的客房總數進行匯總,因此也無從知道全國住宿業法人單位的總體供給規模有多大。
部分省區市則提供了具體的數字。例如,2013年北京市一共有4,810個住宿業法人單位,客房總數352,045間。
如果按照北京市的每個住宿業法人單位平均73間客房數匡算,全國住宿業法人單位的客房總數大約為538萬間。由于無法估算個體戶和其他形式的住宿設施的規模,我們仍無法很好地了解全國住宿業的總體狀況。
國家統計局、國家旅游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公安部在1999年和2000年對全國的住宿設施進行過聯合調查(分別調查1998年和1999年的住宿業數據)。這兩次調查的結果體現在《全國旅游住宿設施統計調查資料》中。
其中,第二次調查的資料表明,1999年全國一共有個體旅館16.39萬家,客房數約147萬間;社會旅館7.99萬家,客房數346萬間;加上旅游涉外飯店0.7萬家,客房數約89萬間。上述三部分加總,客房總數約為582萬間。雖然個體旅館和社會旅館的規模是抽樣調查后估計的,我們認為這個數字仍是2000年以前對整個中國住宿業供給最全面的統計。
綜上,現有的四種主要統計數據均未能很好地說明我國住宿業市場的整體規模和結構,住宿行業迫切需要對業內總體供給狀況的梳理,供政、產、學、研各方使用。
關于大住宿業的界定:本報告大住宿業主要包含酒店類住宿業和其他住宿業。在國家旅游局的星級評定標準中,將納入星級飯店評定體系的住宿設施最小客房數規定為15間。參參考這一標準,本報告也以15間客房為限,將我國住宿業市場分為兩個部分。15間(含)以上規模的設施,稱為酒店類住宿業;15間以下的,稱為其他住宿業。
截止2017年底,全國住宿業的設施總數為457,834家,客房總規模16,770,394間。其中酒店類住宿業設施317,476家,客房總數15,480,813間,平均客房規模約49間,酒店類住宿業設施和客房數分別占我國住宿業的69%和92%。其他住宿業設施140,358家,客房總數1,289,581間,平均客房規模約為9間,其他住宿業設施和客房數分別占我國住宿業的31%和8%。
從全國酒店類住宿業的檔次分布的總體情況來看,經濟型(二星級及以下)、中檔(三星級)、高檔(四星級)、豪華(五星級)這四個檔次的設施數分別是27.7萬家、2.3萬家、1.2萬家和0.4萬家,所占比重分別是87.3%、7.5%、3.9%和1.4%。
從客房數來看,經濟型(二星級及以下)的客房數約為1039萬間、占67%, 中檔(三星級)的客房數約為214萬間、占14%,高檔(四星級)的客房規模約為181萬間、占12%,豪華(五星級)的客房數為114萬間,占7%。由此可見,絕大部分的酒店類住宿設施都是低端設施。
全國酒店類住宿業客房規模在29間及以下的設施數為154,191家,客房規模在30-69間的設施數為100,512家,客房規模在70-149間的設施數為49,048,客房規模在150及以上的設施數為13,725家,上述四類規模的設施在總量中所占比重分別為49%、32%、15%和4%。
從這些設施所占房量的分布來看,15間到29間占比20%,30間到69間的占28%,70間-149間占比31% ,150間以上規模的占比21%??傮w來看,占房量48%的酒店類住宿業設施都是70間以下中小型設施,占房量52%的酒店類住宿業設施規模在70間客房以上。
從10大城市酒店類住宿設施的檔次分布來看,經濟型(二星級及以下) 所占比重最小的是上海和杭州,均為55%;所占比重最大的是西安,為72%。中檔(三星級)所占比重最小的是重慶和武漢,為13%和11%;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深圳和杭州,為20%和18% ;高檔(四星級)所占比重最小的是廣州和西安,為11%和10% ;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成都和杭州,均為17%;豪華(五星級)所占比重最小的是西安和重慶,均為6%;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上海,為13%
從10大城市酒店類住宿設施的規模分布來看,北京和上海的大型設施最多,37%的客房都分布在150間以上規模的設施中,而重慶只有16%的客房分布在150間以上規模的設施中。重慶的小型設施最多,63%的客房分布在70間以下的設施中,而上海的這一數字是28%。
從省一級行政區酒店類住宿業設施的數量來看,排名前十位的分別是廣東、四川、浙江、山東、云南、江蘇、河南、陜西、湖南和湖北,這十個省擁有的設施數都超過了1.2萬家。
在省一級行政區,從客房總量的規模來看,排名前十位的分別是廣東、浙江、四川、江蘇、山東、云南、河南、北京、湖南和陜西,這十個行政區的客房數都超過了57萬間。其中,排名第一的廣東省一共擁有約179萬多間客房,超出第二位浙江約82萬間。
對比酒店類住宿業設施數量和客房數量,我們發現省一級行政區設施的平均規模有較大的差異。北京和上海的設施規模是全國最大的,平均每個設施的客房數達到了74間客房。海南、廣東、天津、江蘇等行政區的平均規模也較大,都在55間以上。云南、吉林、重慶、黑龍江是平均規模最小的,均不到40間客房。
從各個省區市的情況來看,有幾個省區市的經濟型(二星級及以下)占比超過了70%,分別是河南(78%)、黑龍江和吉林(均為76%)、山西(75%)、河北(74%)、遼寧和甘肅(均為73%)、陜西和山東(均為72% )、內蒙古和青海(均為71%)、湖北和重慶(均為70%)。有幾個省區市的豪華(五星級)占比較高,分別是海南(21%)、上海(13%)、福建(12%) 、 江蘇(11%) 、 北京(10%) 。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甘肅、青海、西藏、河南、河北、新疆、黑龍江等省區,豪華(五星級)占比都不到5%。此外,中高端市場三星設施比重最高的省區市是西藏、新疆、廣東、上海、貴州、江西、浙江,都超過了15%;四星設施比重最高的省區市是西藏、福建、上海,也都超過15%。
從各個省區市的情況來看,房量規模分布的差異較大。例如,北京和上海的小規模酒店類住宿業設施數量較少,15間到29間占比只有8%。云南、吉林、重慶和黑龍江的小規模酒店類住宿業設施數量較多,15間到29間占比分別為32%、30%和28%。
與之相反,北京和上海的大規模酒店類住宿業設施數量較多,150間以上占比均為37%,但是這不是最高的,全國范圍內海南的大型設施數量最多,150間以上客房占比達到了40%,高出全國水平約20個百分點。
?
?
?
?
? ?
??
全國范圍內15間客房以下的其他住宿業設施一共有約14萬家,客房總數約為129萬間,平均客房數為9間。全國大多數省級行政區的平均客房規模都在7-10間之間,比較特殊的是上海市和青海省,這兩個行政區域的平均客房規模顯著小于其他地區,平均只有6間左右。
客房數最多的十個區域分別是山東、浙江、云南、江蘇、湖南、湖北、四川、黑龍江、廣東和陜西。其中,山東省的客房數最多,超過了11萬間,浙江、云南和江蘇的規模在7-8萬間左右,其余幾個區域的客房數也都在5.6萬間以上。
截止到2017年7月份,整個亞太地區出現了出租率和平均房價雙指標增長,增長率達3%,雖然供給量持續增加,但需求增加遠遠超過了供給增加,所以出現了正增長。
如果把亞太地區分成四個區域,以2012年的成績作為一個基點來看,澳大利亞和大洋洲地區從2012年到現在處于一個非常平穩穩健的上升狀態,中南亞和其他地區各不相同,中南亞地區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超過2012年的水平。中國、韓國都是在東北亞區域里面,2013年出現下跌以來,到現在2017年表現向好,比2016年表現稍優,但仍然沒有趕到2012年的水平。東南亞地區也是一樣,近三年非常平穩沒有可喜的上升形勢。
我們把亞太地區的18個主要城市和市場作了對比,漲幅最大的是新西蘭、馬來西亞和越南,都超過了10%。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都處在中等水平,香港從2014年下降,2016年得到了遏制,2017年帶來了新的商機,漲幅還是可以的。
我們從出租量、平均房價和RevPAR把中國內地4000多家參與酒店的數據量作了分析,出租率指標是正4.8%的增長,這離不開所有行業人的努力。而且平均房價也是這么多年以來第一次出現了正增長,RevPAR是5%點多的增長。
從2012—2017年每年前7個月入住率和平均房價的表現中可以看出,2014和2015年持平,2017年前7個月比2016年有明顯進步。出租率也達到了66%的水平,平均房價表現需求是持續在增長,特別是2016、2017年這兩年表現都很讓人欣喜,持續增長,2017年表現非常好。這幾年整個市場需求,中國酒店增長是持續的只是速度在放緩,所以現在是酒店人比較能夠接受的狀態。
只有宏觀、系統的了解全球酒店行業的發展狀況,我們國家酒店行業的發展狀況,再拉近看我們自己所在行業中的位置,才能讓自己站在宏觀的高度上更好地調整策略,不斷發展。
[ 原創聲明:本文為結婚產業觀察轉載,來源:酒店高參;責編:風曉標;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結婚產業觀察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關注微信公眾號:結婚產業觀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貨互動精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