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5951931910
中華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館是由國家中級工藝美術師,國家一級陶瓷裝飾工徐貧生創立,展出了56個民族56組婚俗雕塑。
“5·18博物館日”,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帶你打卡中華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館。
中華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館是由國家中級工藝美術師,國家一級陶瓷裝飾工徐貧生創立,位于東莞鳳崗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龍鳳山莊影視度假區內。博物館整體為中國傳統建筑風格,藏品為嘉恒文化歷時7年原創的中華56個民族的場景微雕,陳列于第一展廳和第二展廳。
徐貧生在何焯輝博士的支持下,帶領團隊歷時6年,創作了56個民族56組婚俗雕塑,于開館當日獲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頒發的“館藏最多民族婚俗微雕的博物館”證書,榮獲“廣東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廣東省人文社科普及標準基地”等稱號。
微雕博物館展廳分為一二層,分別展列了南北方民族的微雕,在一樓序廳展示《人民大團結》浮雕,而在中廳客家廳則是展示了東莞鳳崗本地文化特色微雕《客僑喜事》。
《客僑喜事》在約5平方米的空間,立體地呈現了鳳崗客家婚禮場景。其中,既有鳳崗碉樓、纂香書室、觀合樓、客家圍屋等獨具鳳崗客家特色的歷史建筑,也有踩米篩、送七朝、舞麒麟、龍泉注童等客家婚禮習俗表現。還有反映時代、社會特色的老華僑、說唱乞丐、神情淡定的老人以及頑童戲耍等場景,作品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富有濃郁的客家風情,高度還原了近代客家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場景。
這組雕塑推出后,受到各界的好評,也受到觀賞游客的青睞,并獲得第五屆東莞風情畫展(雕塑類)銀獎。
二樓前廳設有人文三祖浮雕塑像。而在中廳為漢族廳展示了盛唐漢族微雕《代代相傳》,左右走廊展示了民族發展歷史知識及部分民族服飾。
據了解《代代相傳》是受到《客僑喜事》這組微雕的啟發下,徐貧生又不斷思考和探索,決定開始創作以56個民族文化為主題的微雕,旨在通過多個民族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建筑、服飾、婚俗等特色,表現民族精神厚度。
徐貧生帶領著他的微雕團隊20多人,開始了日夜奮戰。最后創作出了最具代表性的《代代相傳》,這一組微雕不僅場景宏闊,而且處處體現了盛唐時期,人們的生活、衣著和婚俗文化,都富有感染力,結婚嫁娶、仕女梳妝、男女約會以及小孩對弈等場景,再現盛唐氣象下的人文風俗、勞作生產以及日常生活的情景。此組微雕也在深圳文博會獲得創意金獎。
博物館通過微雕直觀的方式再現五十六個民族人文風情場景,根據民族特征進行設計、塑造,呈現了不同民族的風俗風貌和精神文化厚度,體現每個民族經典的建筑、服飾、婚俗、非遺等細節特色,為人們認識各民族豐富多彩的特色開創了一個新窗口,使微型雕塑成為提升藝術品味與文化的媒介,以實景再現的方式勾勒出中華民族人文風俗的燦爛文化。
從民族微雕里“以小見大”,在泥的世界里塑造了另一番乾坤。徐貧生表示會一直把創作“會講故事的微雕場景”作為自己的追求,并且將56個民族文化微雕打造成能“流傳下去的藝術精品”。
[ 原創聲明:本文為結婚產業觀察轉載;來源:金羊網;責編:風曉標;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結婚產業觀察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
關注微信公眾號:結婚產業觀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貨互動精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