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5951931910
他做了40年糖果,年銷60億元,從臺灣糖果小店鋪到大陸的“糖果王國”,賣零食出身的徐乘憑什么成功?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臺灣首富郭臺銘大婚時一剁手就買下了66萬包喜糖,能讓首富這么剁手的是來自中國第一名的糖果品牌“徐福記”。
相信大家都吃了很多年的“徐福記”糖果,說到徐福記,不得不提它背后的創始人:徐乘。
他做了40年糖果,連續17年是糖果界第一,年銷60億元。
這位低調神秘徐乘,不禁讓人對這家賺著13億人錢的糖果企業更加好奇,賣零食出身的徐乘憑什么成功?
從臺灣糖果小店鋪到大陸的“糖果王國”
徐福記最初在臺灣叫發展,是由徐鐠、徐乘、徐沆與徐梗四人共同創立。
當時,他們已經在臺灣做了20多年的糖果生意了,從一家糖果小店做到了島內的“金字招牌”。
可是好景不長,在90年代島內的經濟發生了變化:員工貴又不好找,原材料(砂糖、水果、油等)成本也不斷提高,使糖果的盈利越來越小。
沒辦法,四兄弟最終決定從臺灣來到東莞打拼“糖”國。
1992年,他們在東莞租了一塊地,搭了間廠房,主要是做為別人做貼牌包糖果,然后將代工的糖全部出美國和日本。
那個時候,大陸的糖果市場還成熟,一般只有在過年時候才買的多,自從鄧小平南巡后,大陸的經濟越來越好,人們的消費水平也越來越高,徐乘看到背后強大的購買力,決定把外銷轉戰到國內市場。
徐福記的品牌正式誕生
1995年,徐福記的品牌正式誕生,起名叫徐福記,是因為兄弟四人祖籍福建,中間加福字是想贏取福氣。
徐福記在臺灣做糖果起家,但如果想走品牌路線,就要有一款自己獨特的口味。
此外,當時的內地市場,糖果的種類非常的少,而且質量也良莠不齊,所以要想打開內地市場,品種一定要豐富。
徐福記用“三張王牌”打開內地市場。
1、一口氣推出了40多種糖果。
徐福記抓住春節營銷賣點,推出新年糖一炮而紅,成為大陸新年必備糖。
同時,一口氣推出了40多種糖果,比當時全國所有糖果商一年推出的新產品種類的總和還要多。
2、獨特的銷售手段。
在徐福記走品牌之路時,發現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假冒的徐福記,因為產品好賣,還出現了代理商亂提價的現象,這樣把市場搞亂了,也會影響到徐福記的品牌,后來,徐乘想到的對策是:“品牌專柜”形式。
通過在各個銷售網點用一個大桶裝滿徐福記的糖果,并且配上漂亮的海報,這樣極大突出了徐福記的品牌,讓別人很容易就記住了。
還有,踢掉代理商,直接和大賣場合作,還建立便利店、小商店、商場等一體銷售模式。
3、推行產品“統一價格”策略。
當時,國內同一品牌的糖果,如果類別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分類稱重結賬很麻煩,他干脆統一價格賣,這一招讓徐福記散糖銷量大增。
徐福記靠著幾招,徐福記不僅是國內糖果內外銷最大的生產商,還是國內出口全世界最大的供應商。
賣零食出身的徐乘憑什么成功?
徐乘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二,徐福記在他的帶領下取得了傲人的成績,2013年,徐福記的銷售額已經突破60億元。
徐乘為什么能成功?
中國有句古話叫“悶聲發大財”。越是把夢想掛在嘴上的人,越不容易成功。默默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早晚都會走向成功的那條路。
徐乘就是一個十分低調的人,很多人只知道富士康大老板郭臺銘在臺灣的的財富地位,卻不知道還隱藏了一個20多年前來臺灣來打拼“糖果事業”的富豪徐乘,直到2011年的福布斯中文網發布富豪榜才被發現,他以以14.1億美元的身價躋身臺灣40富豪第25位。
徐乘的低調還體在,他很善于做隱形廣告,從不在電視、報紙、戶外廣告上宣傳,只是10年來一直用香港明星曾志偉作為代言人。
成功還體現在在產品上,他用了三張王牌:多種糖果、獨特的銷售手段、統一價格。
還有對公司的管理上,弟弟在公司不敢喊他“二哥”,還讓公司管理層住在工廠內,相互監督,不許生活糜爛。他要求家族二代從基層做起,家族長孫從倉庫開叉車、做蛋糕做起。
[ 原創聲明:本文為婚嫁風向標轉載,來源:創業智庫,虎爺 ;責編:風曉標;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婚嫁風向標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關注微信公眾號:婚嫁風向標(hunjia365),每日推送,干貨互動精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