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5951931910
當代年輕人大多晚婚甚至不婚,且新人結婚喜歡一切從簡,使臺灣婚禮產業鏈景氣不復以往,走向“慘業”。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道,當代年輕人大多晚婚甚至不婚,臺灣婚禮產業鏈景氣不復以往,且年輕新人結婚喜歡一切從簡,甚至不宴客、不辦婚禮,使婚禮產業走向“慘業”,就連彰化大葉大學在2014年設立的婚禮企畫暨節慶管理學系,也因婚禮市場緊縮,于2020年停招。
據報道,1980年代,臺灣適婚年齡的未婚率僅14.4%,到2023年已逾50%,成長2.5倍;臺灣民眾結婚數在2021年跌破12萬對,剩11萬4396對,創歷年新低紀錄,2022年稍恢復,也僅12萬7533對,隔年又減為12萬5242對;平均結婚年齡也持續上升,1971年男性28.2歲、女性22.1歲,至2022年男性34.7歲、女性32.5歲。
“營業收入腰斬!”臺灣珍琳蘇新概念婚紗Mall旗艦店店長林建名說,高雄新興區中山路、中正路一帶原有30多家婚紗店,獲“婚紗街”美名,近年因年輕人思維轉變及疫情影響,陸續倒閉剩個位數,年營業額較疫情前約減少五成。
當代年輕人晚婚、不婚主義盛行,不僅沖擊婚禮產業鏈,學界也受創,新竹市中華大學觀光學院推出“婚禮產業專業人員培訓學程”、彰化大葉大學“婚禮企畫暨節慶管理系”都受到影響。臺灣中華大學觀光學院學士班主任詹宜螢說,每年學生人數都只有18、19人左右,但僅零星學生進入婚禮產業,年輕人晚婚、不婚確實沖擊婚禮產業。
彰化大葉大學2014年設立婚禮企畫暨節慶管理學系,不料招收6屆后,評估婚禮市場緊縮,畢業生恐謀職不易,已于2020年停招,相關課程并入觀光休閑學系的高年級學程,協助學生多元職業選擇,并提醒想投入婚禮產業,須走向精致化、高質量。
彰化大葉大學觀光休閑學系助理教授施建彬指出,現代年輕人面臨高房價、低薪資,加上碩、博士大有人在,完成學業后已屆適婚年齡,但都自顧不暇了,遑論組織家庭,加上婚姻負面新聞多,不少人認為婚姻是枷鎖,影響人生規劃,晚婚、甚至不婚者愈來愈多,就算想結婚,也只登記不宴客。
業界普遍估算婚禮產業市場規模約1200億元新臺幣,詹宜螢觀察發現,其實商家腦筋動得快,整個產業鏈似有往上下游擴展跡象,如婚前聯誼、相親、求婚,婚后的結婚紀念日、性別派對、收涎和抓周等,加上同婚市場大幅成長,甚至有“離婚派對”。
[ 原創聲明:本文為結婚產業觀察轉載;來源:華夏經緯網;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結婚產業觀察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關注微信公眾號:結婚產業觀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貨互動精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