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5951931910
無形中就有一個惡性循環,來幾個人跟你學會了,有能力的就自己出去做……
由于開一家婚慶公司的門檻非常低,也沒有哪家公司一來就是幾十人起步,都是從幾個人開始做。
我曾經所在的工作室,老板沒給我任何定位和分工,我們幾個人都叫婚禮策劃師,平時啥事都做。
每天要發朋友圈、銷售工作要做、酒店關系要維護、和客人還要每天交流、到店還有負責談單、簽單后還要去測量酒店、回來還要給客人做方案……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估計各位老板公司差不多也是這樣。
老板也是多面手,啥都會。
這樣下去,每個人也就習慣了,每個人都是多面手,而且每個人還特驕傲,覺得自己養活了一個隊伍。
假如訂單量起來了,老板就會多招人,新來的人依然是這么干,又培養一群多面手。
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1、從初期發展來講,一個人啥都會是必須的,見別公司也是這樣,自然也就覺得這樣一直下去沒有任何問題,也就沒想過分工。
2、隨著業務增加,老板也沒時間去想組織發展的事情,因為自己已經陷入事無巨細的工作中,這就是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3、大家都習慣了,老板真要想改變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員工很難配合,甚至配合后的結果還不如之前,也就放棄了。
4、員工在你這里啥都學會了,也覺得開婚慶公司不難嘛,就需要門店和桌子椅子電腦就行,膽子大的也就出去當老板了。
你發現沒,這樣就無形讓自己公司行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來幾個人跟你學會了,有能力的就自己出去做。
你又招幾個人跟你學會了,有能力的又出去做。
我第一家工作室就是這樣,老板永遠在招人,和我進去的那四個人,有三個人都自己開店了,包括我。
這就是老板總是讓員工啥都做的原因和后果。
一個婚慶老板和我聊到讓她近幾年經營公司的事兒,讓她最頭疼的就是每年10月后員工離職率非常高,給員工的工資不算低。
我問離職多的是哪類員工,她說主要是做銷售策劃的,做執行的基本上不離職。
我又問這類離職員工去哪兒了,她說都自己開工作室去了,或者去大城市發展了。
那么,這家公司除了是員工技能培養得太全,還有什么原因呢?
先來一個故事。是一個實驗,實驗者買了兩輛名貴的跑車,同時把敞篷和車標都拆掉了,一輛車放在了紐約非常繁華熱鬧的步行街,另一輛車放在人口稀疏的一個鄉鎮街道。
一段時間過去了,在紐約步行街的車被路人拆走了車上的所有東西,基本上就從街上消失了。在鄉鎮街道的那輛車則沒有任何人去下手。最搞笑的是,實驗者去開車,盡然被報警說偷車。
你看,這種現象難道能說明紐約市民的素質就特別低,鄉鎮市民的素質更高嗎?
第二個故事。美國心理學圈子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招募了一群志愿者,隨機將他們分為“囚犯”和“獄警”,第一天大家都覺得這是少有的體驗,每個人都相安無事。
第二天囚犯覺得不怎么自由了,開始提各種需求,就和獄警發生沖突了,獄警就開始鎮壓囚犯,也出現了折磨囚犯,囚犯也奮起反抗。
過了幾天這個實驗就被叫停了,整個場面已經完全失控了。這就是震驚全球的斯坦福大學監獄實驗。
你看,這個實驗里面的所有的志愿者都是身心健康的,身體也是健康的,不然也不會積極報名去參加這種公益實驗,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最后一個故事。10年前,大家很容易看到這樣的新聞,某某一家人去某個海濱城市玩,找了一家餐館,點了一些海鮮,結賬的時候發現要支付幾千元。
這種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很多,難道是因為這些商家真的這么沒良心嗎?為什么以前會聽到這種新聞,而現在卻變少了呢?難道又是這些商家良心回來了嗎?
以上這三個故事分別對應的就是管理中大家經常談論的“責權利”,我們很多婚慶老板在這個年代應該多了解管理學相關知識,不然你的公司真的就是被你的認知所限制了。
[ 原創聲明:本文為結婚產業觀察轉載;來源:岳戰專欄;責編:風曉標;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結婚產業觀察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關注微信公眾號:結婚產業觀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貨互動精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