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5951931910
北京“紫房子”,中國第一家婚慶公司,此前也是唯一一家國有性質的婚慶公司。
它曾經的客戶盡是政要名流,它是“中西合璧”式婚禮儀式的創始者。它見證了中國婚慶事業的發展,然而在中國婚慶市場發展最紅火的幾年中,它卻因停業漸漸退出人們的視線。
“紫房子”從創立至重張開業歷經74年,如同人的一生,它也經歷了各種坎坷和悲喜。它歷經私營、國有、兩權分離等各種所有制形式,它的每個變化都銘刻著國家經濟政策和發展階段的烙印。
“紫房子”復歸
北京“紫房子”婚慶公司掌門人牛立安最近忙活的一件事讓他有點惱火,他說:“忙著維權,我已經和工商局溝通過了,現在準備對那家公司采取法律措施了?!迸A舶l現在“紫房子”停業改制的兩年中,另一家以“紫房子咨詢”為名稱的公司成立了,不但辦理婚慶業務,并將中心店設在西單大街上的109婚慶大樓。兩個都涉足婚慶行業的“紫房子”很容易讓消費者混淆。
而牛立安掌門的“紫房子”,是“老北京”都知道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它是中國最早的婚慶公司。2007年4月,牛立安正式接手的。
北京東三環輔路邊有座粉紫色外墻的門臉房,鮮艷而不顯眼。大門敞開著,門上方寫著三個字“紫房子”,門框處掛著“中華老字號”的牌匾。
“70年,人活到70歲都算古來稀了,更何況一個企業?!迸A舱f。牛立安現任北京雪蓮集團紫房子婚慶公司的董事長。他是去年才進入這家企業的,此前從事服裝生意的他甚至從未涉足過婚慶行業。
“紫房子”在曙光西里的營業廳也在牛立安入主后重新裝修過。除了映襯“紫房子”名稱的紫色、粉色為主打色調,象征愛情的紅玫瑰也被廣泛應用在裝潢上。營業廳還安裝了一個42寸的液晶顯示屏。辦公區采用復式結構,白色的皮質沙發和溫馨的燈光營造一種西式的浪漫氣氛。顯然,裝修體現了時尚和歐式色彩,而這與“中華老字號”的牌匾似乎并不搭調。
牛立安解釋說,前門大街改造之后,“紫房子”將在那里開店,屆時店內的裝修將采用純中式風格。這種“復古”有賴于整個前門大街的“古典文化”效應。而曙光西里的公司駐地和營業廳,因為是重張開業,所以特意引進時尚的元素吸引年輕人。
重張開業是“紫房子”目前的狀態,也是這個已有74年歷史的企業無法回避的一頁?!白戏孔印钡慕洑v不具有普遍性,因為它在數十年時間里都是中國唯一的專業婚慶企業,但“紫房子”的發展脈絡卻和數以萬計的企業一樣,經濟改革的不同階段都在其發展中留下印記。
牛立安重新接手“紫房子”,感到壓力不小,他首先得讓消費者認可這個老字號,還得準備著即將到來的訴訟。
曾經的輝煌
在牛立安之前,“紫房子”有兩任掌門人,他們都令牛立安佩服得五體投地。第一位即是“紫房子”的創立人郁熾昌先生。1934年9月,郁熾昌在北京創立紫房子新婚用品服務社。當時24歲的郁熾昌深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服務社的名稱取自“萬紫千紅總是春”,借“紫氣東升”之意暗喻新文化運動蓬勃發展。
此后10年,是“紫房子”第一個黃金發展期。郁熾昌發現舊式婚禮程序繁瑣、花費昂貴,因此他改革了婚禮程序,借鑒西式婚禮的簡潔,將迎親隊伍改成小樂隊,將三叩九拜改成鞠躬禮,提倡新人穿新式禮服,婚禮花費大大降低。這樣一來,辦文明實惠的新式婚禮成了“紫房子”的招牌。
由于新式婚禮只此一家,“紫房子”很快在中上層青年知識分子階層獲得認可。郁熾昌因此與政要名流建立了較好的關系。據資料,京劇名家葉盛蘭、袁世海等結婚時使用“紫房子”提供的禮服,孔子第77代嫡孫孔德成先生結婚時也用的“紫房子”的婚慶用品?!白戏孔印边€曾為時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宋哲元先生的女兒在中南海懷仁堂操辦婚慶典禮。
郁熾昌經營有道,“紫房子”自身業務也在不斷擴充。到1945年,“紫房子”的新址店面占地幾百平方米,在一樓“禮服部”之外又在二樓增設照相部,配有英文翻譯。
進入上世紀50年代后,這家私營婚慶企業同其他私營企業一樣,在“公私合營”的歷史大潮中迎來了第一次所有制變革。1951年,郁熾昌撤銷了“紫房子”商店的執照,當初只作為一個部門成立的照相部獨立為“紫房子照相館”。
1956年,46歲的郁熾昌參加公私合營,作為“紫房子照相館”的私方經理,繼續任企業領導主管日常業務。1958年“紫房子照相館”與北京照相館合并。此后12年,郁熾昌和“紫房子”經歷了最艱苦的歲月?!拔母铩敝?,郁熾昌回原籍改造,直到1978年返京。
國企歲月
“紫房子”三個字再次作為婚慶企業的商標被鄭重地寫上牌匾,已經是1988年。1988年6月6日,在國家民政部和北京紡織工業總公司的指導、支持下,幾經更名,紫房子實業總公司成立。1990年6月30日,紫房子婚慶服飾店重張營業。查季麒出任這家國有企業的總經理。郁熾昌被聘為高級顧問。
1990年8月1日,“紫房子”迎來了重張開業后的第一對佳偶,這也是建國之后由專業婚慶公司辦理的第一場婚禮。此后至改制停業前,恢復老字號的“紫房子”為兩萬余對新人辦理了婚禮。
在查季麒擔任掌門人的1990年至1998年,是“紫房子”第二個黃金發展期。這個階段,“紫房子”秉承創始人追求進步、順應時代的傳統,開始發展兼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大型集體婚禮。
1990年9月29日,“紫房子”舉辦了《北京礦務局青年職工集體結婚慶典》,這是改革開放后全國興起集體婚禮的開端。1991年2月2日,“紫房子”承辦由民政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舉辦的《全國百對佳偶集體婚禮》;1992年為全國各地20余對新人舉辦長城集體婚禮;1993年在天安門為百對全國勞模舉辦婚慶紀念;1996年在三亞首辦國際婚禮節。
除了婚慶業務,“紫房子”的業務領域拓展到策劃和承接大型活動的禮儀工作。1998年,“紫房子”被正式認定為中華老字號。
“90年代初期,人們收入不是很多,婚禮儀式其實很簡單,結婚主要是要照相、擺喜宴,所以當時‘紫房子’就成立一個系統,包括照相館、餐廳,還有招待所?!迸A舱f。
“紫房子”發展最紅火的1996年,每逢春秋季節的假日,餐廳每天要翻五六次桌才能滿足需求。在這個階段的發展中,“紫房子”有兩張王牌,一是歷史傳統,另一個是國有企業的優勢,這使得“紫房子”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都在國內婚慶市場上一枝獨秀。
然而,問題也是從這些一應俱全的部門開始。到1998年前后,原本為新郎新娘舉辦婚宴前休息而設立的招待所首先慘淡下來。
同樣的問題隨后依次出現在餐廳和照相館上。當時餐廳婚宴的標準是每桌80元,而市場上早已出現更為時尚和高檔的餐飲服務。照相館與婚紗攝影的差距則更大?!白戏孔印?0年代建立后幾乎沒有變化的餐廳和照相館,已經顯出跟不上時代步伐、不符合市場需求的跡象。
但是,這家當時唯一的國有婚慶企業仍在支撐。當時的總經理查季麒先生2002年已經去世,牛立安在研讀資料時才知道他當時的壓力。這家有53名在職職工的企業還負擔著幾十位離退休職工的養老問題。
1998—2000年企業改制風風火火,“紫房子”也在謀求改革。
改制轉給民營企業
“紫房子”的改制其實從其上級單位的改制中就已經拉開帷幕。改革開放恢復老字號后,“紫房子”隸屬于北京紡織工業總公司,后改為北京紡織控股有限公司。2004年,“紫房子”正式劃歸北京雪蓮毛紡集團公司。
2005年7月,雪蓮集團對“紫房子”進行改制。此時,“紫房子”僅剩的支柱業務婚慶部也被迫停業。而“紫房子”停業的兩年卻正是中國婚慶市場發展最迅猛的時期。據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慶行業委員會統計,2005年至2007年,每年全國有1000萬對新人結婚,每對新人婚禮花費12-20萬元,婚慶市場直接消費年均上億元。
2007年4月,“紫房子”經過改制后終于重張營業,牛立安成為“紫房子”的新掌門人。此前,牛立安在雪蓮集團負責服裝經營。因為前門大街改造,牛立安暫停了工作,恰好遇上“紫房子”改制。按照改制精神,“紫房子”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紫房子”三項商標和房屋產權仍然歸雪蓮集團所有,經營權及凈資產4.54萬元轉讓給民營企業。
喜歡參加婚禮的牛立安開始琢磨入主這家婚慶企業。當時還有一些對婚慶行業更為熟悉也更有資歷的人也流露出這個意思,但最終牛立安以30萬元取得“紫房子”的經營權。2007年7月,“紫房子”改制完畢。70余年中,這家企業再次經歷了所有制形式的變革。
繼承和創新
“1937年‘紫房子’承辦北平首屆集體婚禮,有一對夫婦張濰城和白玉華,當時‘紫房子’拍了他們的結婚照片。2007年他們的女兒想為父母慶祝結婚70周年,但卻找不到當年結婚照。夫婦倆記得婚禮是‘紫房子’承辦的,他們女兒就到公司來。我們查了很多資料,終于找到了他們夫婦的結婚照片。他們女兒激動極了,后來還送來了錦旗。這件事之后,我就想,結婚時由這個婚慶公司辦,金婚時還能由這個公司來辦,有多少公司能有這樣的福氣?”牛立安感慨。
因為這種自豪感,牛立安從不后悔他入主這個陌生行業的決定,盡管如今他仍在虧損。改制之后,原來53名職工的“紫房子”現有在冊職工28人。牛立安重新裝修“紫房子”,以時尚的新形象再度進入婚慶市場。
錯過了兩年,錯過了黃金時期的無數機遇。此時“紫房子”面臨的環境和之前已有天壤之別。一枝獨秀不復存在,同城就有數百家新興的婚慶企業在競爭。而婚慶市場雖然膨脹卻不規范?;閼c行業委員會總干事史康寧分析說:“雖然注冊的婚慶公司好幾百家,但常年正規經營婚慶業務的機構只有30家左右,而有一定規模、實力的大型婚慶服務機構不出10家?!薄白戏孔印钡哪繕耸窃?0家之中做成領軍企業。
在前兩任掌門人手中,“紫房子”都抓住契機進行創新,迎合時代的需求。在如今婚慶市場中,如何繼承和創新是牛立安最想找到的答案。
“如今婚禮70%都采用中西合璧式的,這種方式最早是由‘紫房子’創立的?!彼f。雖然創立了這種如今最普遍的婚禮儀式,但“紫房子”在此卻沒有特別的優勢,其儀式流程與其他婚慶公司幾乎雷同。
2007年恢復營業以來,由于錯過了婚禮高峰季節,加上員工磨合等原因,牛立安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歷史傳統是“紫房子”的招牌,但僅僅靠歷史不能在今天的市場中立足。經歷了兩度停業兩度重張的“紫房子”如果不能創新,就可能湮沒在價格更便宜的婚慶企業競爭中。獨一無二的歷史傳統不會僅僅是婚禮儀式的復制,“紫房子”傳承至今的企業文化怎么開發呢?
好在牛立安對“紫房子”的未來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