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5951931910
隨著適婚人口不斷減少,婚嫁市場也在年年縮水,競爭卻并沒有因此停歇,“僧多肉少”已成為目前婚嫁市場的態勢。此等情況下,婚慶如何抓住契機?
文章轉自:港股解碼,作者:董虹,編輯:徐冰瑩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p>
所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即是如此,經過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一整套程序,在一片琴瑟鼓樂聲中,在親朋好友的祝福與見證下,一對青年男女許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從此進入“你儂我儂,忒煞情多”的甜蜜日子。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受到快餐文化侵蝕,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年輕人對這流傳千年的婚嫁習俗越來越漠視。
日漸趨高的離婚率和日益走低的結婚率
源自民政局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各級民政部門和婚姻登記機構共依法辦理結婚登記558萬對,比去年下降7.5%;同時依法辦理離婚登記185.6萬對,比去年同期上升10.3%!
事實上,這種一降一升的趨勢已延續多年。2013年作為婚戀市場的分水嶺,辦理結婚登記的人數達到1346.9萬對,此后一路下滑,2014年,辦理結婚登記1306.7萬對,比上年減少了2.98%;2015年,結婚登記1224.7萬對,比上年下降6.3%;2016年,全國共辦理結婚登記1142.8萬對,同比下降了近6.7%。
與此同時,“勞燕雙飛”的規模卻在不斷擴大。2009年,我國的離婚率1.85‰,到2010年突破2‰,并一路上漲,截止2016年已達3%,比上年增加0.21個千分點。2016年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415.8萬對,比上年增長8.3%,增速驚人。
與結婚人數減少相伴隨的是結婚年齡的不斷增長。從2011年到2016年,占結婚總人口比重最多的年齡段從20-24歲增長到了25-29歲,占比39.4%。從全國范圍來看,各地平均結婚年齡普遍推遲,因為生活、工作壓力大,及另一半還未出現等原因,上海、廣東等城市的平均結婚年齡已超30歲。
面對越來越不愛結婚的年輕人,和婚戀息息相關的婚嫁市場首當其沖,感受到絲絲寒意。
僧多粥少的婚嫁市場,如何抓住契機
根據百合網《2017中國人婚禮狀況調研報告》顯示,每對新人婚禮的平均開銷為7.6萬元。據此測算,2016年狹義婚嫁市場規模約為8600億人民幣(1142.8萬*7.6萬)。
顯然,這是一個空間巨大的市場。但不可忽視的是,隨著適婚人口不斷減少,婚嫁市場也在年年縮水,競爭卻并沒有因此停歇,“僧多肉少”已成為目前婚嫁市場的態勢。
受制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即便是行業“領頭羊”的花嫁麗舍,2017年上半年也沒能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總營收1.24億元,同比增長30.99%;實現凈利潤1549.93萬元,同比下降18.7%;毛利率則從去年同期的43.61%降為37.01%。
花嫁麗舍2017上半年主要財務指標
反映在資本市場,花嫁麗舍近半年來的股價走勢基本呈“直線”,雖波瀾不驚,但和2016年相比,已跌去近一半。
花嫁麗舍股價走勢
主要盈利指標下降,股價不如意,行業“領頭羊”的頹勢也折射出當下婚嫁市場的困境。
獲客渠道單一:不同于其他產業,婚嫁具有低頻、消費期集中、消費金額高的特點。對大部分人而言,人生僅此一次,找一家服務最專業,策劃最具特色、產品最切合新人個性的企業就成為首選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客戶會更多地去考量這家企業的口碑,通過周邊人的口口相傳決定選擇與否,而不是依賴上網搜索或品牌認知。
同質化嚴重:不同于過去,新一代消費者更喜歡標新立異的婚嫁方式。他們追求個性、時尚、多元,對品質、對服務都有更高的要求,也愿意一擲千金。但放眼望去,當下婚嫁市場同質化嚴重,每家企業都在提供酒店式婚禮、一站式婚禮會館、目的地婚禮模式,旅拍、VR婚禮等個性化策劃卻少之又少。與此同時,消費者已越來越熱衷“私人訂制”。顯然,在這種同質化競爭環境中,面對僧多粥少、客源分散的市場,商家只能打價格戰。
婚嫁觀念滯后: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婚嫁市場也在日新月異。再婚人士可能希望重走當年路而舉辦一場婚禮;已婚人士或為了重溫當年情,選擇周年紀念日舉辦小型婚禮;另外,還有一些老年夫婦,會舉辦金婚、銀婚、鉆石婚紀念婚禮為美好的二人歲月留下一筆。對婚嫁企業而言,觀念也應與時俱進,實時針對上述幾類人群推出產品。
[ 原創聲明:本文為婚嫁風向標轉載,來源:港股解碼,董虹、徐冰瑩;責編:風曉標;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婚嫁風向標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關注微信公眾號:婚嫁風向標(hunjia365),每日推送,干貨互動精彩多